杂交水稻从这里走向世界
文/彭仲夏
四
杂交水稻研究成功的消息不胫而走。一九七九年四月,袁隆平应邀赴菲律宾出席国际水稻学术会议。这次会议有二十多个国家的两百多名科学家出席,几乎都是国际水稻界名流大腕。他是应邀在会议上宣读论文的科学家之一,按照惯例,上台发言一律用英语即席答辩。他从小虽跟母亲学习英语,但平时用英语会话的机会不多,不知说出来老外能不能听懂。他特地买了英语磁带,挤出时间听发音,遇到疑难之处就查词典,赴会途中,还默背自己用英文写的《中国杂交水稻育种》论文稿。
轮到袁隆平发言了,他身着笔挺的银灰色西装,精神抖擞,昂首挺胸,健步登上讲台,用流利的英语向大家问好。他宣读论文时,台下鸦雀无声。以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权威性和影响力,他们拥有世界上最尖端的科研设备,保存了全世界最丰富的水稻品种资源和信息,却没有取得成功,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偏远山区的农校教师,是怎么攻克这道被判了死刑的世界性难题的呢?不由得让很多人脑子里充满了惊叹号和问号。
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,中美关系在七十年代初期有所缓和,在国内杂交水稻还没有普遍推广的时候,美国西方石油公司下属的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奇,远涉重洋来到北京谋求杂交水稻技术转让。中国农业部种子公司赠送他三斤杂交水稻种子,与美国当地的水稻良种对照,试种结果每亩增产百分之五十以上。
接着中美双方代表在北京中国农业展览馆会议厅,举行首次农业技术转让谈判。很多专业名词双方译员都翻译不过来,会谈眼看无法进行。袁隆平笑了笑,干脆撇开翻译,直接与威尔奇对话。顿时,举座皆惊,双方代表无不为他的博学多才所折服。
一九八〇年,杂交水稻栽培技术成为中国转让给美国的第一项农业科技专利。同年五月九日,袁隆平作为首席专家,与湖南省农科院副研究员陈一吾、慈利县良种场场长杜慎余组成中国杂交水稻专家组,前往美国传授杂交水稻制种技术。
随后袁隆平应邀转赴国际水稻研究所,作为特聘研究员,给他开出的月薪竟然是八百五十美元,这只是实习研究生的待遇。袁隆平不是来这里实习的,而是来这里进行技术指导的。他黑着脸向所长斯瓦米纳森提出了严正抗议,连那又黑又硬的短发也一根根挺立着,抗议之后就准备拂袖而去。在斯瓦米纳森的印象中,袁隆平衣着简朴,外表像一个稻农,骨子里有一种绅士风度。但没有看出这个中国人骨子里还有一股硬气。此时,一看不对头,他赶紧向袁隆平连声道歉,那一向显得挺拔而傲岸的身躯,在袁隆平面前一次次俯首弯腰。而袁隆平还是执意要走,斯瓦米纳森赶紧用双手紧紧抓住袁隆平的手,热乎乎地极力挽留,将月薪提升到一千七百五十美元,比研究员还高出五十美元。一直挺着腰杆、黑着脸的袁隆平,这才答应留下来。
袁隆平一直有些疑惑,国际水稻研究所怎么会给他开出一个实习生的月薪呢?后来,斯瓦米纳森博士终于透露了真情:那时袁隆平在中国的地位并不算高,又没有博士学位,其他技术指导不说是院士也是博士,如果给袁隆平同等待遇,担心这些国际著名专家不服气,钱还是小事,觉得丢了面子。另外,尽管袁隆平上次宣读论文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,但无论是斯瓦米纳森本人还是其他专家,都还没有亲眼见过中国杂交水稻,也并不完全相信杂交水稻有那么神奇。国际水稻研究所综合权衡之后,才决定给袁隆平八百多美元的月薪。袁隆平听了哈哈一笑,斯瓦米纳森既然说了实话,他也就实话实说:“我们在国内是从来不争经济利益的,但到了您这儿,那就不一样了,我也不在乎钱多钱少,但不能不在乎中国科学家的尊严!”
又是一年一届的学术会,一九八二年秋,袁隆平一如既往应邀来到马尼拉国际水稻研究所,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事先没有打招呼,在会议开幕前,他走向袁隆平,谦恭地伸出右手,一步步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,前方的屏幕上,投影机突然放出了袁隆平的巨幅头像,头像下方用英文放出了醒目的黑体字: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。几乎是同时,斯瓦米纳森博士兴奋地对代表们说:“今天,我十分荣幸地在这里向你们郑重介绍我的伟大的朋友,杰出的中国科学家,我们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特邀客座研究员——袁隆平先生!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‘杂交水稻之父’,他是当之无愧的。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,也是世界的骄傲。他的成就给世界带来了福音。”袁隆平仿佛还是第一次看清楚自己的模样,而此时,世界各国专家一齐起立,那目光不再是第一次看他时透出来的审视,今天,而是向他行注目礼,而是向他鼓掌致敬。
菲律宾各大报纸头版刊登了以“杂交水稻之父”为题的报道,还配发了袁隆平的照片。随之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如同旋风般席卷了各大媒体,从此,中国的袁隆平,成为了世界的袁隆平。
来源:洪江市融媒体中心
编辑:刘斯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