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六军团夜渡沅水设立指挥部
1935年12月28日晚,红军从原神场渡河到原神团,原神场街上摆鱼摊子的“毛钉子”感触最深,红军离开后好久,他还常常讲起,一直以来被传为佳话。那天晚上,他到溪里放钓去了,街上来了那么多人他都不晓得。
放钓回来,他在上码头遇见几个背短枪的军人,像当官的模样,他被吓了一跳。军人问他:“河边这些小船都是哪些人家的?我们要到对河去,想借用一下,我们出钱,好吗?”
毛钉子连说:“好好好,我渡,我渡,长官你们几个人过河?”军人回答,“有好几百人。”毛钉子迟疑了一下,“那好,长官,你们在这里等一下,我先去喊他们来。”
毛钉子走进街弄子,看到街弄子、屋檐脚都睡着当兵的,家家户户都敞着门,家家户户都点着桐油灯,他一下子愣住了,进门一问情况,才知道来了一支大部队。
街民们知道部队要过河,于是吆喝了一下,分头找船主去了。找船主的街民走后,不到一袋烟久,河边的小船就动起来了,上码头、中码头、下码头汇集了十多二十只小船,自愿来帮助官兵们过河,划了好多个来回,官员和坐在场口那边的人全部从原神场过河到达原神团。
当官员要给钱时,一个个都不要钱,二话没说,撑船离开了。船老板回来后,都拍起胸膛说:“原来都是好人,我们虚惊一场啊!”第二天早上,红军继续过渡,头天晚上和第二天划船渡红军的人,都得到了红军发给的船费和工钱。
肖克将军率部进入原神团,原神团好多人都跑到后面山上去了,但红军都不进老百姓的屋,全部在屋檐下休息。地主张多琨闻风而逃,不见了踪影。肖克将军和部分官兵进驻了地主张多琨的院宅,设立指挥部,安排布设了指挥部办公场所和会议场所,连夜召开第六军团在原神团的第一次会议。[《关向应日记》载:十二月二十九日——原神场……a直(6a直,即六军团直)在原神场,6d(即六师)在原神场)]。
红六军团驻扎在原神团的历史距今已有85年,但当年的情景却被当地老百姓代代相传,贫民杨昌行家就传承着肖克将军深夜借宿的故事,在村民中广为传颂。今年62岁的杨万荣是他家曾孙辈。杨万荣说——
我爷爷对我讲过很多次,红军来的那天晚上,从江西街沿河而上的一支队伍途经杉木桥、白土、打岩塘、岩板溪到原神团汇集,原神场又过渡几百人来到原神团,当时老百姓好多的都吓得往外跑了。
红军都住在老百姓的屋檐下和地主张多琨家的宅院内,红军的指挥部设在张多琨家中堂里,有七八个红军在开会。到了深夜,我的太公(杨昌行)从窗子里往外看到,有几个红军提着马灯在家门口观望,有的背着被包行装,有的背短枪,有的背长枪。
我太公的房子破破烂烂的,家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,他胆子大,就打开了中堂门,一个军人忙上前对我太公说:“老乡,你们不要怕,我们是红军,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,是专门打土豪劣绅的,是推翻剥削阶级的军队,夜深了,我们在你家屋檐下歇歇好吗?”
我太公忙说,“不客气,我们是穷苦人家,家里不像场合,只有烂草铺盖,长官不嫌弃的话,就进屋里住吧。”红军不肯进屋,说来说去,只有两个红军在我太公床上睡觉,其余的都在屋檐脚靠着被包休息。
第二天天刚亮,从原神场又过来了好多红军,红军到这里不扰民,遇见老百姓都会和蔼可亲的喊老乡。我太公和我爷爷到邻居们家里到处解释,说昨晚住我家的红军都很和气,我们给他们吃的东西都要给钱,我们不收他们的钱,他们就不拿我们的东西。
红军说:“我们的队伍有严格的纪律,不拿群众一针一线,吃住必须给钱。”不一会,老百姓陆续回家,回家后看见红军在给自己家挑水,在地主张多琨的围墙上写下‘没收地主豪绅土地房屋财产分给贫苦工农’等标语。老百姓这才放心接纳红军,开始给红军送水,送吃的,红军和老百姓真是和亲和睦的一家人。
在和大坡村的老书记杨兴福座谈红军来原神场这件事时,杨书记说,我们村岩板冲有个怪才叫“杨和尚”,人称他是台湾省“张帝”式的人物,因为他“一字不识,出口成诗”,他编了一首“红军诗”,类似打油诗,自编自唱,用当地“打球才”腔调。诗歌有几百句,一口气唱完要半个钟头,他在田间地头、酒席堂中经常唱,我们大坡现在70岁以上的老人都会唱几句,开头那几句都会唱:
“记得乙亥来红军,天降奇兵到原神,红军爱护老百姓,千军万马不惊民。夜半渡江原神团,只见马灯不见人。云盘界上打一望,河里就像舞龙灯。对河财主张多琨,吓得尿流裤裆心。娘娘崽崽茶山奔,躲在刺窝颤兢兢……”杨和尚唱他的红军歌出了名,得到沅河政府领导的赏识。20世纪50年代,沅河派出几百人去修“洪绥铁路”,把杨和尚派去铁路上,不要他挖山担土,只要他去工地唱他的红军歌,在工地“见子打子”唱民工做宣传。
来源:洪江市红军故事
作者:杨志镍整理
编辑:肖焙丽
本文为尊龙凯时注册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hjsxw.cn/content/2021/04/07/9161846.html